三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卤代烯烃类有机溶剂,因具有优良的脱脂、溶解性能,曾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;但因其潜在的健康危害和环境持久性,使用范围正逐步受到法规限制。
物理性质
- 稳定性与分解性: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,不易发生水解或氧化;但在碱性条件下(如与氢氧化钠反应)可能发生脱氯反应,生成二氯乙烯等产物;高温或燃烧时会释放有毒气体,需严格避免。
- 溶解性能:分子中的氯原子使其具有强极性和脂溶性,是优良的 “脱脂溶剂”,能高效去除金属表面的油脂、污垢,也可溶解天然及合成高分子材料(如橡胶、塑料)。
- 不燃性(相对):本身闪点较高(闭杯约 32℃,但实际中因挥发性强,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爆炸极限约 8%-10.5%),虽不易直接点燃,但仍属于易燃危险化学品。
三氯乙烯的应用曾覆盖多个工业场景,但因健康风险,其使用正逐步被低毒替代品(如 1,1,1 - 三氯乙烷、异丙醇)替代,目前核心应用集中在以下领域:
- 金属表面处理:用于机械制造、汽车、航空航天等领域,去除金属零件(如齿轮、轴承)表面的切削油、防锈油、冲压油等,尤其适用于高精度零件的脱脂(因溶解力强且不易残留)。
- 电子元件清洗:曾用于清洗印刷电路板、半导体芯片表面的油污和助焊剂,但目前因环保和健康要求,已逐步被水基清洗剂或低毒溶剂替代。
- 中间体合成:作为原料用于合成四氯乙烯(干洗溶剂)、氯乙酸、二氯乙酰氯等化工产品,也可作为聚合反应的溶剂(如聚氯乙烯生产中的溶剂)。
- 天然产物萃取:利用其脂溶性,曾用于从植物中萃取油脂、香料、生物碱等,但因残留风险,食品级萃取领域已禁止使用。
...